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(2/2)
按照旺财的说法他还需要静静的等待。
等到历代儒圣都讲完一遍了,他作为当世儒圣就该出面讲话了。
不得不说作为压轴出场还是令赵洵感到有些压力的。
但是经过了天域群岛一行之后,赵洵确实也有了一心全新的感悟。
他很希望能够把他的这些感悟和一众长安城的读书人分享。
所以他能够静静的等待这个时刻。
时间过的很快,长安城的读书人们依然在很是认真的倾听历代儒圣的讲话。
但是很快他们就意识到,一个非常清朗的声音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。
这声音不是那种幻象发出的发虚的声音,而是非常的浑厚有力,显然是真人发出的。
所有人抬起头看去,只见是赵洵在开口。
对啊,刚刚是历代儒圣发表讲演。既然历代儒圣都已经讲完了,接下来肯定是赵洵讲话的时刻了。
所有人都变得非常的激动。
要知道,这可是当世儒圣赵洵啊。
他们很想要听一听赵洵到底是怎么想的。
这么好的机会可是不多得的。
“诸位,我知道你们最希望听到的是什么,可是我今天来给大家讲的就是一个仁字。”
赵洵扫视了众人一眼,随即清了清嗓子沉声道。
“何谓仁?我相信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。每个人的想法不同,所看到的仁也就不同。那我就来说一说我对于仁的浅见。”
赵洵清了清嗓子道:“仁有小仁,也有大仁。何谓小仁?所谓小仁指的就是妇人之仁。而大仁则指的是天下之仁。这两个仁面对的对象不同,广度不同,自然带来的效果也就截然不同。妇人之仁不好吗?当然也不全是。只是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,这种仁义带来的效果并不一定像想象之中那么完美。而所谓的大仁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要追求的。因为这种大仁能够带来的好处不光是我们自己享用,而是全天下的人一起享用的。如此一来,你们应该就可以明白为什么我一直在云游天下了吧。我希望能够把大仁传递到更多的地方去。”
赵洵这一开口就把一众长安城的读书人给震住了。
他们着实没有想到当世儒圣赵洵如此有见地。
光是这一番话,就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。
小仁和大仁之说让他们开始很是认真的思考自己之前的过往,他们到底有没有按照赵洵说的那样,去追求大仁呢?
“儒圣,我有一个问题。若是我们想要追求大仁却没有实力怎么办?”
“这个问题很好。大仁的追求并非是那么虚妄的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当你们身处高位的时候,理当追求关爱百姓。而如果你们赋闲在家,没有能力对百姓关爱的时候,依然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来为朝廷建言献策。”
赵洵稍顿了顿,继而接道:“只要你们拥有一颗大仁之心,随时都可以追求。”
“先生高见。我们这下算是明白了。”
长安城的读书人听到这里之后皆是对赵洵佩服不已。
赵洵此刻可谓是相当的淡定。
“你们能够明白这个道理,接下来追求所谓的大仁就会容易很多了。其实浩然书院的建立就是为了大仁。书院接受的并非只是内室弟子,也包括了很多的外室弟子。我们之所以要招收这么多的弟子,为的就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!”
赵洵此话一出,所有人都惊呆了。
“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!好一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!不愧是当世儒圣,这个见解真的是一般人所难以企及的。”
“对啊,这样一来我们也算是能够明白儒圣们的良苦用心了。能够成为书院弟子真的是一件无比幸运的事情啊。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有更为明确的方向去追求了。”
“对啊,为了书院,为了天下的穷苦人,我们务必要好好读书。因为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更好的施展自己的抱负。”
“诸位只要有着一颗仁爱之心,肯定是会越来越好的。虽说不一定能够超凡入圣,但是至少可以修心立德。”
赵洵这个时候补充道:“所以今日但凡是想要进入书院修行者,我们全部接受,不再做人员限制。但是我们会定期考试,凡是考试不通过者就必须要离开书院。”
赵洵准备改一改书院外室弟子的招收方式。这样改成宽进严出之后能够让更多的读书人感受到书院的要义。
这对于赵洵传播仁爱之说也是极有帮助的。
更为关键的是,这充分实现了赵洵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念。
赵洵是一个完全的实践主义者。
在他看来,若是能够把理念变为实践是极好的。
而他现在也是在这么做的。
虽然看起来要想完全做到还是有些难度的,但是赵洵会毫不犹豫的开始尝试。
因为他很清楚,很多事情就是要勇敢的去做才行。
只要迈出了第一步,之后的很多事情就会变得水到渠成了。
“儒圣高义!得蒙儒圣赐教,我们总算是可以进入书院修学了。”
“是啊,感谢儒圣给我们这个机会。若非儒圣,我们怕是根本不知道何时才能够有这个机会的。”
“哈哈,你们能够这么想真的是太好了。你们也不必如此的感谢我,只需要潜心修学就是了。真正能够让你们学识变得渊博的人只有你们自己。所以接下来你们一定要拿出最好的状态。”
赵洵对于这一批长安城读书人还是很看好的。
因为他们足够年轻。
年轻就是资本,年轻就拥有无限的可能。
招收这么多读书人进入书院成为书院的外室弟子,也是赵洵希望能够尽可能的给书院补充一些新鲜血液。
毕竟要想书院一直进步,总归是要有新人涌入的。
赵洵希望他对于浩然书院的这一次改变能够产生更为长远的影响。
他也希望这些读书人能够真正做到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!
...
...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