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五十六章 训一顿(1/2)
汤是清汤寡水,吃饭都吃不出什么味道,也提不起劲来。
几个亲兵虽然脸上面无表情,心里大概也不痛快。但谁都知道军中伙食就这模样,做兵的也只好多吃几口,不能抱怨几句。
“都督,这边灶上的盐该不会不够了吧?”
范广坐着吃饭,张三蹲在旁边,扒了一嘴稀汤水咽下去后,忍不住开了腔。
范广抬头瞄了张三一眼,一边点头一边回道:“不是不够,是差得远了。”
他略带狐疑地加一句:“你为啥突然问起盐的事?”
张三一脸费解地回话:“我还道只是老百姓才吃不到盐,哪想到连兵营也这样。人一出汗,盐就流没了,饭菜又没咸味儿,训练咋来劲啊?”
张三一边琢磨一边往下讲:“殿下的确说过,汗排出去多的,就得从饭里补回来得多。咱以前待在大院时,吃饭油盐都是狠劲放,一顿下来肚子有底,训练才能吃得消!”
听张三这么一说,范广转头瞄了下周围吃饭的几个亲兵。
一个个都是腰圆体壮,生龙活虎的,还真是没看出他们吃的是没油水的饭。
他还是嘴硬地笑了一下:“咱这儿能跟王府比么?”
一句挖苦的话说完,倒也是句实在话。大明朝,盐可是宝贝,不是谁想有就有的。
商人们替朝廷运了边关粮草,官家赏下的“盐引”才是准他们贩盐的凭据。要是没钱没粮换盐引,那也拿别物顶数,布啊,银啊,甚者还能用几匹好马换呢。
张三一听这话,马上皱眉一挑眼皮子,语气就有点冲:“都督,你这话拿我郕王府取笑是吧?”
他这一声,立刻压住了整个饭堂的声音,吃饭的人都不动了,齐刷刷看向范广。
气氛一下子就僵了,像是能让人听见锅盔咬破声音那么静。
范广见这架势赶紧改话头:“哎,我没有这意思。我想说,这盐啊是稀货,不是人人想吃就能吃上。一般人家都少见。”
张三哼一声,脸立马缓和了下来:“这种事,殿下老早之前就说破了,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动真格的。等风头一来,咱就直扑西北盐湖,那边盐山堆起来,还愁没人管一地?嘿嘿,说不定到时候我也能当个像模像样的都督呢!”
范广一听,眉头动了动:“你刚才说……盐湖?”
他脑中一转,突然眼睛发亮,立刻联系到近来郕王在边地调动兵马的风声,心头立刻隐隐有数了。
那传说中的青海盐湖,在西北边境。那一带多年动荡,一直握在外邦人手里,没法为汉家所用。
青海的盐可是名贵之物。方圆两百多里,湖中的盐天然不绝,任用千百年都不愁枯竭。青盐一运到中原,那可是一分也是宝,有钱都不一定买得到。
范广压低了声音问道:“你说的……是那青海的地盘?”
张三原本得意洋洋,听范广说完后脸色马上就变了,笑容一下子停住。他盯着范广,心里盘算着是不是不该把这么重要的事情说给他听。
范广一察觉到气氛不对,立刻低声抢着说:“我就想着凑个热闹,到时你老哥带不带我一起干一场?”
这可是立功的大好机会。只要能把那个盐湖控制住,中原自己就能产盐了,南边掌握的资源也不过如此罢了。到时候南边那帮人也得服软。
“行啦你别到处讲,这事不能漏半点风声,要不然殿下真会把你扔进河里填河的。”张三皱了皱鼻子,见范广脸上还挂着疑惑,便补充说:“如果京城保不住,殿下肯定不会退兵,他不走,我也绝不走,这是‘以死尽忠’你知道吗?”
他说得一本正经,像是讥讽范广不懂事,搞得范广一脸难堪,心里有点儿不爽。
但这事远没有张三讲得那么轻松,范广转念一想,思前想后,从敌军的兵力讲到了皇上的想法,认为最该依靠的人是郕王。若真心追随郕王,就等于跟他是命运相连,荣辱与共了。而这,也正是郕王真正想通过张三传达的意思。
可惜张三年少不解其意,只当了耳旁风。
但范广想起郕王曾经亲口对张三说出要死守京城的话,心里热血翻涌。他重重地拍了下张三的肩膀,沉声说:“只要我还活着,就不让殿下受一点点伤害。我愿做他身旁一道坚不可摧的盾墙,拦住所有敌人。”
“啧——”张三撇了撇嘴,满脸不信。随后他一转身,傲气十足地对着一帮亲卫大声喊:“兄弟们,有谁愿意替殿下挡刀,死也上?”
听见这话,所有的亲卫马上起立,右手紧握拳头猛地敲在胸口。
齐声大吼:“责无旁贷!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