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网游动漫 > 夺宋:水浒也称王 > 第1122章 虞允文西调

第1122章 虞允文西调(1/2)

目录

在朝廷调往西域的军队、官吏人群之中,虞允文也赫然在列。

在北海的虞允文,原本的任务是调查漠北的河流、水系、湖泊等,他已经大致绘制完成了北海的轮廓,漠北注入北海的河流位置等也大致绘制完成。

还没来得及返回京师,虞允文又接到调令:陛下让你去西域走一趟。

虞允文就这么半路转道,从北海苏武祠经玄阙驿、过漠北斡鲁朵城归化府,经克烈部旧日牧场,终于在阴山西北方向追上了西征大军的尾巴,与同样匆匆赶来领兵的史进遇上了。

史进这些年一直坐镇河套平原的五原府,协助李纲梳理西夏遗民。漠南的草原部落名号多而且分布广泛,朝廷费了很大功夫才分化部落、划定牧场,但诸部落仍旧习惯性地为了争夺草场、水源、跑丢了的马匹而内斗不止。

为了让漠南部落彻底明白中原王朝的秩序和制度,辽东、河北、河东的边地都督府先后平定了三十余起民乱,靠着刀枪棍棒,终于让漠南牧民们明白了,这片草原究竟是谁说了算。

所以这些年在五原府的军队生涯,让史进也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了起来,遇到虞允文一行人、互相表明身份后,史进便热情地邀请虞允文与自己同行。

他向虞允文打听了漠北的情况,这些并不算是机密,关于漠北的地理河流情报,虞允文一旦整理后,朝廷肯定是要下派至边府,让这里的将领们也继续学习的。

听虞允文条理清晰地讲述了漠北的情况后,史进满眼都是欣赏,他现在就有一个感慨:国朝年轻的人才是真的多啊!

在王伦以赵佶时代蔡京推行的学堂制度为基础发起了教育改革之后,本朝的小学堂教育尤其注重常识和基础教育,特别重视算术,相当于让学生们从小就培养出了理工科的理性思维。

新汉的县学—府学—省学三级教育与后世的小学、初高中、大学并不完全相同,基本而言,县学教育的是基础,只要县学毕业就有了参加吏员考试的资格。

府学则更偏向于专业性或者分科学习,省学则是在府学的基础上继续细分深入研究,也就是说,县学毕业的学生,如果愿意继续学习,就可以有两个方向:考府学,或者考省学。

所以本朝格外注重县学一级的教育,除了普遍的文化课学习之外,还有一种偏重军事教育的武学小学堂。

史进的儿子史鹏就是在东京城朱雀大街第一小学堂读了几年书后、被老爹托关系转入河东行省太原府的武学小学堂,又学了三年,然后就跟着史进,在五原府从亲兵做起了。

史进很希望儿子像韩世忠的长子韩亮那样学文,但他无法决定儿子的未来,史鹏跟他老爹一样活泼好动,读不进去书,反而喜欢弄枪使棒,那就干脆让儿子从武从军吧。

至于史进为何要给儿子取这么一个名字,主要还是字鹏举的岳飞打仗太厉害,已经成为本朝许多少年的偶像,史进也很仰慕楚国公,于是就有了儿子的名字。

虞允文没有打听史进怎么会离开五原府前往西域,这种军队事务他从不多嘴,毕竟不是一个体系内的官员,实际上虞允文跟史进一样激动,这可是跟着楚国公征战蛮夷的好事啊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