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75章 阴长孙冲 反被算计(2/2)
倘若你长孙无忌妄图以囚禁我之手段来抢夺这份功劳,那我房遗直也绝非坐以待毙之辈,我即刻便会让房家上下彻底放手,不再参与此事,到那时,没有了粮草,你长孙无忌又能如何收场?
长孙无忌心中虽已是怒火中烧,几乎要气哭出来,但面上依旧维持着那抹温和的笑容,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。
“贤侄言之有理,倒是我长孙无忌欠考虑了,未曾周全大局。”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无奈,却也透露出不甘。
长孙无忌深知,自己虽手握一定财富,但相较于赈灾所需的庞大物资,无异于杯水车薪,若要真正解决灾情,还需房遗直出手相助。
此时,城中分布着多处粮仓,皆由房遗直亲自掌管,每一粒粮食的流向都需经过他的点头同意。
这不仅仅是权力的象征,更是责任与担当的体现。
长孙无忌望着房遗直那坚毅不拔的身影,心中虽不甘愿,却也只能无奈放弃抢夺功劳的念头,毕竟,大局为重,百姓的安危远比个人的恩怨得失来得更加重要。
重建工作就更加显得举步维艰,不仅需要耗费更为庞大的资源与人力,而且长孙无忌显然难以独自扛起这份重任。
“伯父真是爱开玩笑啊,想必您只是一时之间没有想到这一层罢了。”
房遗直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,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与轻松,“程处亮、尉迟宝琪,粮仓的安全守护重任,我就全权委托给你们二位了。我这边人手充足,无需你们分心守卫。”
咔嚓一声,仿佛有什么东西在长孙冲心中猛然炸裂开来,他难以置信地意识到,房遗直竟然安排程处亮和尉迟宝琪去守卫至关重要的粮仓,这岂不是意味着外界的一切防御都交托给了长孙家族来承担。
长孙无忌此次带来了六千精锐禁军以及一千忠诚家兵,原本应是拥有压倒性优势的,然而眼下的局势却变得微妙而复杂起来。
“关于粮仓的守卫事宜……”长孙冲刚欲开口,便被长孙无忌轻轻的一声咳嗽所打断。
他深知此刻绝非提出异议的时机,一旦稍有不慎,粮仓若有个万一,长孙家族必将背负上不可推卸的重责。
房遗直亲自坐镇,即便粮仓不幸遭遇不测,所有的粮食付诸一炬,那也只能算作是一个相对较小的过失,责任不至于牵涉太广。
长孙冲心中五味杂陈,他默默望着眼前的一切,暗自思量着如何在这样的局势下为长孙家族谋求最有利的出路。
因为那些粮食是房家慷慨解囊,自发贡献出来的,即便是平日里跋扈惯了的李二,在面对此事时也不得不有所顾忌,言语间不敢太过放肆,更不用说对其进行责罚了。
这其中的本质区别,就如同天壤之别:房遗直手中的粮食,是即将要捐献的,尚属于房家的私有财产,有着极大的灵活性与变数;可一旦到了长孙家的手中,那粮食便彻底成了已经捐献出去的公物,再难有所作为。
别看这其中的逻辑绕来绕去,宛如绕口令一般,让人初听之下可能觉得有些复杂,但实际上,其中的道理却是浅显易懂,一点都不复杂。
“好!我们就这么定了,六千人中分出三千人专门负责运送粮食,确保每一粒粮食都能安全送达灾区;而剩下的三千人,则负责守卫,确保整个运送过程的安全无虞。”
长孙无忌从讨论中走出,脸上带着一丝不甘,他此行依旧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好处,只能无奈地转身离去。
他心中暗自惊讶,没想到房遗直竟然如此棘手,即便是他亲自出马,也未能让对方有丝毫的退让。
“既然如此,那我们就得抓紧时间行动了。”房遗直看着长孙无忌离去的背影,心中不禁升起一丝疑虑,但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尽快将灾民组织起来,让他们行动起来。他深知,每一刻的拖延都可能意味着更多的生命在遭受苦难。
而在另一边,长孙冲也得知了自己被算计的消息,但他并没有因此气恼。因为他明白,即便是长孙无忌亲自出手,也未能挽回一丝颜面。
他心中暗自思量:“阿耶,难道我们就真的要让房遗直立下这等大功?一旦他成功,房家的声望与威势必将更上一层楼,这可不是我们想看到的。”
长孙冲对房家一直心存不满,尤其是之前被房俊算计,更是让他对房家充满了敌意。
现在又要被房遗直他们搞小动作,恐怕要闹出天大的问题来。
“那你准备做什么来应对这种局面?”长孙无忌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奈,若是他还在朝中为官,这些事情根本就不算什么大事,轻轻松松就能解决,可他现在远在江南,鞭长莫及。
房遗直根本没有给他们任何喘息的机会,要是强行去抢夺功劳,朝堂上面的房玄龄就一定会出面拨乱反正,顺便给他们父子一个大大的教训。
问题的关键是,这批粮食是房家的,而不是朝廷的,他们根本没有理由也没有能力去干涉。
“房玄龄已经开始上值处理朝政了,你难道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?”长孙无忌的眉头紧锁,神色凝重,“要是我们对房遗直贸然出手,恐怕我们父子就真的不用想着再回去了。”
他叹了口气,继续说道,“不要怀疑房玄龄在朝中的影响力,要说以前可能长孙家还能压他一头,但现在时过境迁,局势早已不同,他们房家如今如日中天,我们绝对不是他们的对手。世家大族现在都在和房家做生意,朝中不少大臣也是如此,就连一向清高的魏征都与房家有生意往来。要是房家真的发力,我们想要再回去朝中,那希望可就渺茫得很了。”
“阿耶,难道我们只能忍着,什么都不能做吗?”长孙冲满脸不甘心地问道。
长孙无忌也深深地叹了口气,眉宇间透露出无尽的无奈与疲惫,“不然还能怎么办呢?眼下的局势,我们首要之事便是尽快回到长安,稳住脚跟。”
他心中暗自懊悔,正是因为自己意志不够坚定,在各方势力间摇摆不定,企图谁也不得罪,才最终落得了今日这般田地。
在皇帝李二的眼中,这种墙头草式的人物无疑是最为危险的。
他们看似哪一方都不站队,实则只是在暗中观望,寻找最有利的时机。
李二心中明镜似的,他清楚长孙无忌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他的那些皇子们还未能让长孙无忌彻底效忠。
而长孙无忌的一言不发,更是让李二感到深深的不安。
毕竟,连自己的亲外甥都不支持,长孙无忌究竟在打什么算盘?他是不是也只是把自己当作一个跳板?那他究竟想要什么?若是不想扶持自己的外甥上位,那岂不是意味着他自己有野心,想要取而代之?
直到离开了长安,长孙无忌才恍然大悟,自己之前的做法大错特错。
原本他还自信满满,以为凭借自己的智谋和地位,足以在朝中屹立不倒。
然而,一到江南,那种被冷落的凄凉感便如寒风般侵袭着他的心。
他终于想通了李二为何要对长孙家动手,心中不禁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。
长孙皇后,那个曾经与他关系密切的皇室成员,如今恐怕也不会再为他们说话了。
长孙无忌深知,现在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。
他必须设法回到长安,重新赢得皇帝的信任。但若是再得罪房玄龄这样的重臣,恐怕想要回去就更是难上加难了。
此时的长孙无忌,不禁对房遗直刮目相看。
或许,这个年轻人早已在一旁冷眼旁观,将一切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而自己,却还沉浸在那虚幻的权力梦中,无法自拔。
在古老的城墙上,阳光斑驳地洒落,映照出历史的沧桑,而长孙冲在这一幕下,却是一点面子都没有给到旁人,他的表情凝重,举止间透露出对时局的深深忧虑。
这份不加掩饰的态度,估计也是因为这个家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李二,那位雄才大略的帝王,已经悄然开始了对长孙家的防备,这种微妙的转变如同寒风中的烛火,让人心生寒意。
长孙家,曾经权势滔天,如今却连自己的嫡亲血脉李承乾都无法护佑周全,李二又怎能安心呢?这份不安,如同乌云般笼罩在长孙家的上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