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9章 脑死亡式打击(1/2)
“这还真是当下最适合黑风团的战法。”
全程目睹了战斗全过程的耿煊,心中如此评价。
优点很明显,能够将黑风团的优势最大化的发挥出来。
狂热,嗜血,敢战,丰富的生死搏杀经验……
同时,将黑风团从上到下,不通正经战阵兵法的缺点尽可能的回避掉。
扬长避短。
即便是精通战阵兵法的军队,骤然遇见这样一支队伍,很容易就被拖入泥潭烂仗之中。
稍有应对不当,就有“乱拳打死老师傅”的可能。
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特别的“优点”——至少,对耿煊来说,这是一个优点。
那就是打这样的“烂仗”,进攻方对死亡的承受力会非常高。
对于死亡减员对己方士气的影响,耿煊有仔细思考过这个问题。
一般的观点,认为这与军心士气的强弱直接相关。
因为军心士气不同,有的减员不到一成,甚至还没有与敌人正面接战,就军心涣散,一触即溃。
有的却能够达成全员战死,却无一人撤退,无一人投降,全都死战到底的传奇成就。
耿煊琢磨的方向比较刁钻,他认为除了军心士气,这还与信息在军队中的传递、扩散、甚至扭曲有着很大关系。
——很多类似于营啸、不战而溃这样的案例,多是因为大量难辨真假的信息,甚至是谣言,在军队内肆意扩散,酦酵,至彻底爆发的过程。
说得简单点,大多是吓出来的。
而黑风团的这种战法,就像是在开战前主动给自己加持了“发癫狂化”,相当于主动弱化,甚至是切断了自身的“痛觉神经”。
各区域的战损信息,不仅更难反馈回指挥中枢,也更难被其他队伍切实感知到。
只要是没看见,没听到,非亲身经历的,就相当于不存在,没发生。
自然也就不会给它们带来任何负面的影响。
这种对“死亡痛感”的迟钝、不敏感,扩散到整个黑风团,就是在对战中对死亡率的承受力远超正常军队。
说得再透彻一点,若是敌军的力量足够强,杀戮效率足够高,让黑风团的人死得足够快,黑风团的“发癫狂化”甚至可以保持到全军覆没的那一刻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这种因“反应迟钝”带来的“高死亡承受力”,并不是一件好事。
就像是一个正常人,若是对疼痛的感知变得迟钝,甚至彻底消失,带来的害处将远大于好处。
不过,在耿煊眼中,这样的现象体现在黑风团,毫无疑问是一件好事。
当然,这种战法的缺点也是一览无余。
总的来说,这种战法,最适合的是“以多打少,恃强凌弱,一波横推”。
若是实力相差不大,势均力敌的对手。
一旦让对手撑过了前几波浪潮,双方进入相持阶段,己方的劣势就会迅速体现出来。
很容易就被对手抓住机会,反过来一口一口的快速吃掉。
若是对手的实力超过黑风团,那就更是以卵击石,羊入虎口,主动把自己变成小点心送到对方嘴边。
“若要使用这种战法,就要尽量避免后两种情况的发生。
每一场具体的战斗,都要尽量营造出‘以多打少,恃强凌弱’的局面。
尽量避免去啃太硬的骨头。”
“……另一方面,也要借着这机会,快速的锻炼,培养出大军团作战的意识和能力。”
“……这应该也不难。
只要前期多一些实战磨砺的机会,那些跟不上的,自然会被淘汰掉。
活下来的,相应的经验,自然也就具备了。”
耿煊却是想起了前世历史中那些泥腿子造反的军队,一开始甚至都不能称为军队,只是一群拿着木棒竹竿的流民,连杀人都不会。
可只需要熬过前面几场“地狱试炼”,还能全须全尾的活下来,很自然就会成为“百战精锐”。
耿煊相信,只要董观不是一开始就全力以赴,以泰山压顶之势将黑风团彻底碾碎。
那在自己的安排下,黑风团完成这场蜕变将是一种必然。
……
身处于“激流洞”,眼看着此地发生的一切,耿煊心中思考的,却是与之没有太多相关的问题。
至于如何善后收尾,自有张恺、郭楠、任骏、戴明等人去操持。
吃下“激流洞”的过程,从开始到结束,流畅而快速。
当他们开始发起正式进攻时,西边天际的太阳,已渐有西沉之势。
等战事彻底结束,短时间内从数以千计的尸体上涌出的鲜血,都来不及完全渗入土中。
在“激流洞”中如溪流一般汇聚流淌,将水源染成一片殷红血色,天际还有着血染一般的色泽。
单从效率来说,这比吃掉“白鹤滩”,以及“金叶崖”都要快了许多。
张恺等人立刻组织人手,一方面对战场进行快速而仔细的清点。
将己方伤而未死之人找出来,进行集中救治;
将非己方的,因伤势过重已失去基本自理能力的进行补刀;
将所有死者进行清点,并挖深坑进行掩埋。
——沙匪圈中,并没有这样的传统,却是耿煊着重提出的一点要求。
此外,还要对整个“激流洞”一切有价值的物资进行搜捡。
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,对所有投降的沙匪进行必要的“说服”。
各类繁杂事务,千头万绪。
好在,黑风团中,并不缺乏能独当一面的管理人才。
——能在一个数十人,数百人的沙匪队伍中成为高层,乃至头领,除了必须具备的修为实力之外,其他方面的才能,也都是必不可少的。
事实上,沙匪圈中,不乏各种才能之人。
管人,做事,经商,或者有着其他一技之长的人才,在现在的黑风团,从来不缺乏。
即便有一些本来喜欢藏拙的,只要是能够活着加入黑风团的,也都会用最积极的态度表现自己。
再加上还有大量沙狼的辅助,无论是密室暗格,还是藏匿人口,亦或者是那些企图通过装死蒙混过关的,在他们的梳理下,全都无所遁形。
直到天色全黑之后,张恺等人才清出了个大概,并将最紧要的一些情况对耿煊做了汇报。
……
战前:
黑风团规模:10510人。
实际参战人数:10025人。
——有485人乃历次行动中积攒下来的重伤之人,经用药急救之后,撑过危险期,一直挺到了现在。
激流洞沙匪数量:6145人。
战后:
黑风团死亡652人,重伤及致残514人。
激流洞死亡2318人(包括战斗中死亡,以及战后补刀清理的重伤患),器械投降3827人。
这一战,“激流洞”的沙匪,有近四成被杀。
只有六成左右弃械投降。
这却不是他们骨头硬,实在是黑风团的行动来得太快,太猛,杀得也太过畅快。
等活着的沙匪反应过来,纷纷弃械投降之时,大规模的死伤已成既定事实。
也是这实打实、硬碰硬的一战,将所有亲历了这一幕的沙匪全都打得丧了胆魄,张恺等人的“说服”顺利异常。
吸纳新人的过程,“杂质”含量也非常之低。
3827名投降者,在纳新过程中被清理掉的只有15人。
其余3812人全都顺利成为黑风团的新人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