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三十一章 好风频借力,送我上青云(2/2)
因为今天公布自己升任乡长的缘故,他特意换了一身衣服,白衬衫领口熨得笔挺,皮鞋也擦的很亮。
他深吸一口气起身时,椅子与地面摩擦出刺耳声响,引得几个乡里的干部交换了意味深长的眼神。
“唐书记,各位同志,之前我用了半个月时间走遍了乡里的每个角落,发现咱们库勒乡藏着两座金山。”
郑青云翻开文件夹,眼神坚定地扫过众人,随后抽出一张前库勒村的航拍图,手指重重按在图中错落有致的青砖灰瓦上:“大家看这里,前库勒村保留着完整的传统民居群,古代遗迹清晰可辨,发展民俗旅游大有可为。上周我去前库勒村看过一个老人家,她做的手工刺绣精美绝伦,可销路却成问题。如果我们能打造民俗体验项目,把这些特色手工艺品推广出去……”
说到这里,郑青云的声音里透着难以抑制的兴奋,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。
唐小舟摩挲着下巴的胡茬,目光从郑青云挥舞的手臂移到他微微发红的脸庞。
他讲到兴起时,身体不自觉前倾,像是要把满腔的热情都倾注到话语里。
不知道为什么,唐小舟忽然觉得,郑青云跟曾经的市委书记穆闻强很像,两个人每次提起基层工作的时候,都很认真。
摇摇头。
唐小舟把心里的想法抛诸脑后,郑青云何德何能,能够跟一个副部级的大人物相提并论。
而这个时候。
郑青云看着众人,提出要在前库勒村“建设民俗文化体验馆,开发农耕体验、传统技艺教学等项目”,唐小舟手中的钢笔顿了顿,心中暗自点头。
不得不承认,这家伙说的很有道理。
真要是这么搞下去,自己恐怕两三年之后,有希望直升副处级!
“再说说咱们的玉米种植。”
这个时候,郑青云迅速切换到另一张图表,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全乡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数据,他直接说道:“目前玉米多以初级农产品出售,利润微薄。但如果能发展深加工,制作玉米淀粉、玉米油,甚至开发玉米休闲食品……”
他说着话,掏出一个真空包装的玉米脆片样品,对众人解释道:“这是我的一个朋友,从省城超市带回的产品,咱们完全有条件复制,甚至做得更好!”
听到郑青云的话,唐小舟眉头皱了皱,开口对郑青云问道:“乡长,以咱们现有的技术条件,建设小型玉米加工车间需要克服哪些难题?”
“是啊,乡长,这里面风险是不是有点大啊?”
常务副乡长赵丽杰犹豫了一下,也对郑青云问道。
他快退休了,平心而论是不想要冒险做什么尝试的。
“问题不大。”
郑青云直接说道:“我已经跟县里马书记汇报过了,县委那边可以帮助我们联系钢厂和重机厂,请他们帮忙设计制造这些深加工企业。”
顿了顿。
郑青云意味深长的说道:“如果全乡玉米产业链成型,村民人均年收入预计增长三成。”
嘶!
听到这句话的那一瞬间,整个会议室一下子就安静了。
他们不是笨蛋,农民收入增长三成的话,那岂不是意味着,库勒乡要变成长青乡那个样子么?
要知道。
长青乡前段时间可是吸引了省委领导来视察的,当时人家那位穆副省长可是专门点名了郑青云这个始作俑者,对他好一番夸奖的。
难道说,这样的好事要落在库勒乡的头上了?
想到这里,大家看向郑青云的目光都火热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