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网游动漫 > 强人记事 > 第109章 酸碱平衡

第109章 酸碱平衡(2/2)

目录

强:什么原因导致合成途径生成高尿酸?

梦:嘌呤核苷酸的原料主要是磷酸核糖焦磷酸与谷氨酰胺,合成代谢过量导致的高尿酸,原因主要有两个,1是糖代谢紊乱可导致磷酸戊糖途径增强,生成过多的合成酶,为嘌呤核苷酸合成提供了充足的原料;2是血氨升高,进而合成更多的谷氨酰胺,为嘌呤核苷酸合成提供了更多的氮源。

强:什么原因导致分解途径产生高尿酸?

梦:正常情况下,对老化的dNA进行分解,细胞内的核苷酸在各种酶的作用下水解,分解成零件状态的自由的碱基和1-磷酸核糖。在dNA的双螺旋结构中,由于磷酸核糖链只作为纵向的支柱,生命能量的消耗低,多数磷酸基团都能回收再利用;而横向连接的碱基对,需要不停的耗费生命能量,所以嘌呤和嘧啶是新陈代谢主要替换的对象,解聚后的碱基只有少数能回收利用,多数成为垃圾。1-磷酸核糖基本全部回收,并转化为5-磷酸核糖,重新利用合成核苷酸,或参与其他用途,如合成Atp、细胞膜、毛发、指甲等。失去生命能量的腺嘌呤和鸟嘌呤则进入垃圾处理程序,经过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尿酸,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至肾脏,形成尿液排泄。磷酸核糖的回收再利用,使dNA分解后游离的碱基数量远大于磷酸基的数量。当氧化自由基和活性氮的含量增加,发生氧化应激反应,会破坏dNA的双螺旋结构,使dNA加速分解,产生更多的嘌呤和嘧啶。当嘌呤的浓度过高,嘌呤的代谢就会转向垃圾处理模式,生成更多的尿素,使尿酸超标。

强:我好像忽视了一个问题,没有关注嘧啶的代谢分解?

梦:现在想起来也不晚。嘧啶核苷酸首先在酶的作用下经过水解和磷酸化作用,分解为嘧啶碱基和戊糖。不同的嘧啶碱基分解途径不同,胞嘧啶脱氨基生成尿嘧啶,尿嘧啶和胸腺嘧啶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,最终分解生成2、氨和β-丙氨酸、β-氨基异丁酸。β-丙氨酸和β-氨基异丁酸被回收利用,2和氨进入血液。正常情况下,嘧啶分解形成的血氨与嘌呤合成的尿素是数量相等的,形成平衡。一般来说,血氨高和尿酸高并不是大事,只要二者形成平衡,就能通过泌尿排泄。单项的高血氨或高尿酸,才是棘手的问题,单独高血氨会形成中毒反应,单独的高尿酸会形成痛风。长时间得不到缓解,尿酸或尿碱的积累过多,还会在肾、尿管和膀胱中形成结石。

强:我始终想不清楚,含氮碱基和磷酸基团的生命能量是如何体现的?

梦:我们过去讲过生命力是弱电磁形成的负曲率,就像发条的螺旋结构。以碳双键、氨基和磷酸基为基础构成的生命框架,在生命力的作用下完成螺旋和折叠,这个螺旋和折叠的程度就是生命能量的体现。在宏观视角下,以电磁力为标准,这个氨基与那个氨基、这个磷酸基与那个磷酸基是相同的;但在微观的角度,以弱磁力为标准,不同分子之间具有非常大的差异。没有无缘无故的力,所有力的维持都需要消耗能量。生命结构的螺旋和折叠,也是需要消耗生命能量维持的,当生命能量枯竭,生命结构就会解旋或断裂。

强:从氨基和磷酸基的结构来看,根本没有螺旋的迹象,螺旋力是如何产生的?

梦:螺旋来源于电磁场的作用,弱电磁与强电磁的原理是相同的,只是能级更低。当碱基对的嘌呤环和嘧啶环串联在一起,其中就产生了弱磁的螺旋磁场。因嘌呤环和嘧啶环存在差异,使产生的弱磁场发生偏转,螺旋磁场和偏转作用使dNA链按照碱基的排列顺序定向螺旋和折叠,实现生命场在物质维度的投影。

强:看来嘌呤和嘧啶作为dNA的密码单元是精心设计的。

梦:是的。不管水蓝星上的生物之间存在多大差别,构成基因的基础零件都是相同的。因为整个水蓝星生命都在生存在同一个生命磁场中。

强:我理解了,判断是否是水蓝星生命的依据是:其基因结构的基本单元是否为嘌呤和嘧啶。

梦:是的。宇宙中的生命何其浩瀚,而形成生命的磁场又多种多样,无论水蓝星上的物种之间存在多大的差异,只要构成的基因的基本单元是相同的,那么这些物种都是同宗同源的生命,比如僵尸与蟑螂是同源生命。相反,无论其他星球的生命与僵尸在外观上多么相似,只要构成碱基对的环体结构不同,那么就是不同的生命。

强:原来是这样,我原以为其他星球的生命是不同元素构成的,原来只有构成基因的单元环体不同。想想也是,星球虽然不同,物理规律和化学元素总是相同的。具有环体结构的有机物何其繁多,能构成碱基对的结构也不胜枚举,为何整个水蓝星的所有物种都采用嘌呤和嘧啶?哪怕是细菌和病毒也不例外,用生命磁场就解释通了。星球的磁场是固定不变的吗?

梦:不是。生命场在空间上是不变的,在时间上是变化的。在空间上不变的含义是:星球在某一段时间内生命磁场是固定的,所有物种的基因零件是相同的。在时间上是变化的含义是:星球的生命磁场在亿年的尺度下是变化的。当星球的生命场发生变化,生命的基因将发生转变,如果物种的基因随之变化则生命形态改变;如果物种的基因不能完成转变,则该物种被淘汰灭绝。

强:我好像发现了“了不得”的秘密,难道水蓝星历史上的多次物种大灭绝都是星球磁场改变导致的?侏罗纪不可一世的霸王恐龙,变成如今餐桌上的大公鸡,难道都是基因适应新生命磁场的结果?

梦:是的。生命的进化不是僵尸猜测的环境变化,环境变化只能对物种产生细微的改变,而不能发生天翻地覆的演变。

强:如果您讲的是真的,僵尸岂不是被限制在水蓝星上了?脱离了水蓝星的磁场,僵尸就无法存活了。那么殖民月球和火星都是妄想了。

梦:没有那么悲观。对于月球和火星来说,没有慢物质星核,也就不存在生命磁场,所以不受影响。僵尸离开水蓝星也是可以存活的,只是繁育后代时会出现问题。胚胎在发育的时候需要生命磁场的影响,在远离母星的位置繁育后代,有基因突变的风险。如果胚胎发育在过程没有进入新的生命磁场内,那么胚胎突变的概率就很低;如果胚胎发育在新的生命磁场中,那么胚胎的基因就会变更。要么胚胎能适应新的生命磁场而变成新的物种;要么不能适应而早夭。所以,生命是不能轻易离开母星的,否则会因为不孕不育而物种灭绝。

强:这么看来,太空对培育新物种是有效的。

梦:是的,关键在于生命磁场,如果在近地轨道,还在水蓝星的磁场范围内,基因突变的概率就不大;反之则变化明显。

强:我觉得僵尸生命升华也没有那么困难了,我原以为生命升华需要逐渐适应毒药,在缓慢的中毒中改变。现在看来要转变思路,要从生命磁场角度改变才是正路。

梦:是的。生命磁场的改变不是个体的行为,是整个星球共同的变化,仅仅僵尸的改变是不够的,需要水蓝星全体生民共同升华,包括细菌和病毒,是全体星球的命运共同体,也就是我过去讲的大同世界。水蓝星的生命磁场每隔年一小变,每隔年一中变,每隔年一大变,每隔年策底转变。这就是生命的升华,新一轮生命磁场的变更已经开启,在新的轮回中,要么顺应融入,要么接受降维。

强:怎么讲着讲着就世界末日了,一点准备也没有?

梦:没有啊,都是旧事重谈而已。我在“末纪元”和“大同世界”的章节已经讲过了,只是换成科学的说法罢了。你们不用担心,这一次的生命磁场的改变是小变,不会产生物种大灭绝。不过也不能忽视,因为这一纪元是年中的最后一个年的纪元,也就是末纪元。末纪元之后,要么水蓝星的生命磁场整体升华,进入更高的生命层次;要么升维失败从零开始。

强:从零开始是什么情况?

梦:升维失败,生命磁场重启,说明这一次的生命磁场是有缺陷的,需要一切重现来过。生命磁场格式化,物种大灭绝,一切生命回到最初的低等生物。

强:物种大灭绝是天崩地裂的末日灾难吗?

梦:没有那么夸张,当生命磁场的结构改变后,星球上的一切的生物都将失去繁育能力,经过1年微生物基本灭绝,经过10年小型动物基本灭绝,经过百年所有动物就基本灭绝,经过千年所有植物基本灭绝,经过万年上一纪元的痕迹全部抹去,然后从零开始。不用担心,水蓝星已经经过多次生命升华,是很有经验的。

强:我信你个鬼。那么多次生物大灭绝,如奥陶纪-志留纪大灭绝、泥盆纪后期大灭绝、二叠纪-三叠纪大灭绝、三叠纪-侏罗纪大灭绝和白垩纪-古近纪大灭绝,您说经验丰富?

梦:是的,每一次大灭绝后,都发展的更好。这一次的生命场的改变,主要是信息维度的转变,对物质维度的影响较小。信息维度改变就是“天堂搬地域”。今天到这里吧。

强:谢谢您的指导。

目录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