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4章 航母开建(1/1)
1960年3月的一个雪夜,大连造船厂三号码头静得能听见雪花落海的声响。陈长安裹着件掉毛的羊皮袄,正用手电筒照着面前这个锈迹斑斑的钢铁巨兽——从大毛买来的"基辅"号航母残骸,活像被啃剩的鱼骨架。
"陈总,这玩意儿买亏了啊!"年轻技术员小李踢了踢翘起的甲板钢板,"锅炉舱都漏成筛子了!"陈长安却突然趴到雪地上,指着舰尾模糊的铭文:"快看!昭和十七年吴海军工厂制——小鬼子当年的手艺,正好给咱们当教材!"
天亮时分,三十八个研究所的骨干挤在船厂食堂开会。陈长安把从日本拆回的精密机床手册往桌上一拍:"同志们,咱们要搞就搞个大的!"他掰着手指算:"第一年吃透图纸,第二年搞定特种钢,第三年..."话没说完,食堂大师傅突然插嘴:"陈老总,您要的'航母馒头'蒸好了!"掀开蒸笼,赫然是照着航母外形捏的馒头,烟囱还用红枣装饰着。
特种钢攻关组遇到了第一个拦路虎——飞行甲板用钢。大毛专家临走时撂下话:"没有我们的轧机,你们连擦甲板的抹布都造不出来!"组长王铁山不信邪,带着组员跑到抚顺钢厂,把日本留下的老式轧机改造成"土法三向轧制机"。
"报告!第三炉又裂了!"凌晨两点的车间里,技术员小周带着哭腔汇报。王铁山抓起钢锭就往淬火池跳,吓得工人们赶紧捞人。"别慌!"他从池子里举起块泛着蓝光的钢板,"快看这纹路!像不像千层饼?"原来淬火时他故意没戴手套,靠手掌感受温度变化,发现了临界点。
一年后,大连钢厂终于产出第一块合格甲板钢。验收时,大毛专家瓦西里偷偷用锉刀测试硬度,结果锉刀崩了齿。陈长安笑呵呵递过新锉刀:"同志,要不要再试试我们的舰岛用钢?"
沈阳飞机制造厂的"野马"生产线正忙得热火朝天,总工林致远却愁眉不展——改舰载机的起落架强度始终不达标。这天他路过被服厂,看见女工们正在纳千层底布鞋,突然灵光一闪。
"同志们!咱们学纳鞋底!"林致远把起落架设计图铺在炕上,"在承重部位加七层复合金属网,就跟纳鞋底似的交叉走线!"试飞员老张看着加固后的起落架直嘀咕:"这哪是飞机腿,分明是穿了三双棉鞋的象腿!"
首飞那天,海风刮得信号旗猎猎作响。改装后的"海野马"在模拟甲板上一连复飞三次,起落架纹丝不动。地勤组长老王抹着眼泪说:"早知道该用我媳妇缝被子的针法,还能再轻三公斤!"
舰岛指挥室里,陈长安正带着他的"宝贝儿子"——一台占地二十平米的电子计算机较劲。这机器用的是从日本拆回的真空管,运行时活像一万只蜜蜂在吵架。
"陈总,这玩意儿还没算盘快呢!"通信参谋小赵刚吐槽完,机器突然"噗"地喷出股黑烟。陈长安却不慌不忙,从兜里掏出包辣椒面撒进散热孔:"跟人一样,得提提神!"说来也怪,重启后的计算机竟把火控计算速度提高了三倍。
海军司令来视察时,看着闪烁的指示灯直皱眉:"老陈,你这'电子灶王爷'靠不靠谱?"正说着,计算机突然打印出张纸条:"建议左舷15度避让暗礁"。司令将信将疑下令转向,果然躲过一处未标注的礁石群。
阻拦索成了最棘手的难题。大毛给的样品才测试三次就断了,急得着舰指挥官老马直揪头发:"这哪是拦飞机,分明是放风筝!"
这天陈长安去渔村调研,看见渔民正在修补渔网。"老师傅,这网绳怎么这么结实?"老渔民咧嘴一笑:"秘密在桐油里泡三年哩!"回厂后,材料组照着渔网编织法,用七股钢丝绳绞成"麻花",再用特种树脂浸泡。测试时,阻拦索硬是扛住了三十吨冲击力。
鹰酱侦察机拍到的照片让五角大楼炸了锅——照片里兔子工人正在甲板上跳大绳,用的竟是阻拦索改装的"超级跳绳"!中情局分析报告写道:"共产党人可能发明了新型健身武器..."
1965年春天,"长城号"航母的舰体终于完工。总装车间主任老周却犯了难——舰岛吊装需要五百吨起重机,全国都找不着。工人们集思广益,最后用八台日军遗留的铁道起重机"抬轿子",硬是把舰岛安安稳稳放了上去。
试航前夜,陈长安独自在甲板上散步,突然被个东西绊了个趔趄。捡起来一看,是把昭和年间的日本扳手,想必是当年建造时卡在钢板缝里的。"老伙计,"他对着扳手喃喃自语,"现在该看夏国人的了!"
第二天朝阳初升,三十万马力的锅炉发出怒吼。"长城号"破浪而出的瞬间,岸上的工人们突然集体转身——每人背后都缝着块白布,拼起来竟是面巨幅五星红旗。
1966年8月15日,黄海某海域。着舰指挥官老马举起信号旗,第一架"海野马"呼啸着俯冲下来。甲板上的阻拦索像被惊醒的蟒蛇,猛地绷直又弹起。
"勾住第三道!"观测员刚喊完,飞机已滑出跑道,一头扎进拦阻网。飞行员爬出来时还嬉皮笑脸:"报告!网兜比俺老家炕头还软和!"陈长安却盯着计算机打印的数据直搓手:"着舰速度还差3.6节,得给飞机'减肥'..."
三个月后,改进型的舰载机编队进行首次全天候演练。鹰酱"小鹰号"航母就在二十海里外"观摩",雷达兵突然惊呼:"长官!夏国人同时起降了四架飞机!"舰长抢过望远镜,只见夏国甲板上黄马甲们舞动着荧光棒,活像在指挥一场海上芭蕾。
1967年元旦,大连港张灯结彩。海军司令亲自给"长城号"授旗,突然发现舰艏有个鼓包。"报告首长!"轮机长不好意思地解释,"这是按陈总要求留的'彩蛋'。"打开一看,竟是当年那艘大毛破航母的铭牌,被焊在了新舰最坚固的位置。
食堂里,炊事班端出特制的"航母饺子",每个都有巴掌大。陈长安夹起一个咬了口,硌得牙生疼——饺子里包着枚螺丝帽。"谁想的馊主意?"他笑骂着,却把螺丝帽串成项链挂在了计算机上。
此时船坞里,二号舰的龙骨已经铺就。工人们传看着从"长城号"拆下的日本扳手,在首根钢梁上刻下深深的五角星。渤海湾的晨雾中,新下水的拖轮正拉着靶船驶向远方,那汽笛声惊起一群海鸥,朝着太阳飞去。